从无言的战友到家庭伙伴
(本文摘录自上海市军创会大学生工委会执行副主任刘训名在麦富迪Warm计划公益发布会主题分享)
各位来宾,下午好!
非常荣幸受邀参加麦富迪Warm计划发布会。我叫刘训名,曾服役于原南京军区,是一名军犬训导员。目前,我担任上海市军创会交流商务和退役大学生工委会执行副主任,同时也是上海一所宠物学校的负责人。今天,我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我的主题:《从无言的战友到家庭伙伴》。
我的职业生涯始于军营,与军犬为伴。这段经历,让我深刻理解了“无言战友”的含义。军犬不仅是执行任务的伙伴,更是情感深厚的战友。它们的伙食待遇有时比我们还高(笑),训练要求极其严格,需要我们始终保持积极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它们、激发它们的工作热情。正是这段特殊的军旅生涯,奠定了我日后从事宠物教育的专业基础。
犬类天生具有强烈的依附本能和亲社会性,这是它们忠诚表现的基础。部队的经历让我系统学习了犬的心理学和行为学。我深刻认识到:犬的忠诚行为,根植于它们对群体(尤其是主人)的深厚情感连接和安全感。这种情感连接是双向的,需要我们用爱和尊重去建立和维护。
科学的教育引导(而非强制)则能将它们天生的依恋本能,塑造成稳定、可靠、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模式。
此外,理解犬的思维差异至关重要:它们没有明确的对错概念,缺乏人类的逻辑思维。它们的行为更多是自发性的天性流露、本能反应或条件反射。它们有其共性,更有其独特的习性和局限性。
如今,宠物已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要成员。如何让它们和谐融入家庭生活,是每位养宠人的必修课。基于十多年的犬类教育经验,我发现许多宠物行为问题的根源,在于主人对犬的本能和性格缺乏了解。科学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:建立关系时期,我们应该以犬为主,以人为辅。给予犬更多关爱、理解,尽量减少惩罚。目标是建立信任和亲和关系。建立规则时期,则原则性需加强,但方式要科学,因为在犬的世界里是没有什么对错的概念,不具备逻辑性思维,其行为更多的是自发性和天性行为或者是条件反射,对于强势的教育只会让犬产生恐惧,破坏信任会出现习得性无助,所以要遵循因地制宜,因犬施教的原则。
教育的目的是增强人与犬之间的沟通和理解,教育的过程是人与犬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,通过信息让犬熟悉我们的意图,同时加深我们对犬行为和性格特点的了解。
我退役后救助过一只因基因和幼年创伤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流浪狗。对他,唯一的办法就是持续的鼓励式教育。忽略他的不当行为,强化他探索和自信的表现,与他同吃同住。经过近两年的努力,我和它建立了自信。现在,甚至它会去垃圾房叼别人吃剩下的外卖给我!如今它已经是一只表现欲和分享欲都十分充沛的健康小狗了。
犬的世界是纯粹的。作为它们的人类伙伴们更需要的是去理解它们的独特天性,包容它们成长中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。我们必须认识到,宠物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行为问题,是非常正常的现象。而行为问题往往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、耐心和专业指导得到改善。
我们宠物教育工作者,愿意与所有宠物家长携手同行,共同学习成长。让我们用爱与关怀滋养它们的生命,用行动和专业守护这份珍贵的缘分,用耐心和责任去维系每一份无言的陪伴。在此,我郑重呼吁并倡导:请勿因行为问题选择弃养!谢谢大家!